婴儿头皮静脉穿刺,婴儿头部静脉穿刺模型,旋转式婴儿头部穿刺模型
发布时间:2018-7-20作者:1701vip黄金城集团医学来源:1701vip黄金城集团医学
高级婴儿头部综合静脉穿刺模型模仿真婴儿完整头颈部,并有完整的婴儿左右两侧面,额部及颈部主要静脉血管系统,可进行头部、颈部静脉注射、输液(血)、抽血的穿刺练习,也可以进行上矢状窦穿刺练习。• 进针有明显的落空感,正确穿刺有明显回血产生。
• 静脉血管和皮肤的同一穿刺部位可以经受几百次反复穿刺不渗漏。
1.选择血管。
婴儿头部静脉穿刺模型,头皮静脉主要有额正中静脉, 颞前静脉,外上静脉, 顶部静脉, 耳后静脉。选择充盈好, 粗且直, 弹性好, 而不宜滑动, 触之有沟状凹陷感且无波动的血管, 当只有细小的血管( 直径小于0.5mm) 时,可采用细小血管, 抬手后, 血管迅速充盈, 且界限清楚, 沟状凹陷明显, 这样的血管, 进针感觉好, 回血率高, 易于穿刺成功。
2.固定体位。
使患儿仰卧, 助手或家长协助固定小儿躯干、四肢、头部, 以避免患儿头部左右摇摆, 身体上下攒动。
3.皮肤准备。
剃净所选血管周围的毛发, 面积不小于5平方厘米。
4.选择良好的进针点。
选择易于固定, 针柄不要架空的进针点, 在血管最清晰处后移0.2~0.3 cm, 让针尖在血管最清晰处刺入血管, 同时要注意保护血管, 为下次穿刺做好准备。
5.进针手法。
用左手拇指、食指固定静脉两端, 绷紧皮肤, 但松紧要适宜( 过松时血管易随皮肤滑动; 过紧时易压瘪血管, 降低穿刺成功率) , 右手拇指、食指前后夹住针柄, 使针尖和皮肤成60度角, 迅速刺入皮肤, 近似平行地在皮下移行0.2~0.3 cm 后刺入血管。此进针手法适宜小儿, 缩短穿刺时间, 减少不适。进血管后, 当进针阻力减小, 有落空感, 同时有回血时, 再将针头平行推进少许, 利于固定。对细小血管的穿刺方法进行改进, 即进针见回血后停止进针。因血管和针梗粗细相当, 继续推进易把针尖从血管中推出, 刺破血管。如果阻力减小, 有落空感, 但不见回血时, 可以反折挤压头皮针管, 观察有无回血, 可以推进少许生理盐水, 如果局部无隆起, 周围组织不变白, 推之畅通无阻, 证明穿刺成功。
6.胶条固定。
第1条胶条横贴于针柄处, 避免松手后针柄转动方向而使针头滑落或刺破血管。第2 条胶条从针尾处向上交叉固定, 不使针柄架空。可先在针柄下垫适当大小的棉球, 在稳妥固定。第3 条胶条在针头前方加以固定, 同时将头皮针管以小弧形盘在一侧, 弧度要小, 以不打死折为宜, 弧度过大易使小儿手指套入把针抓脱。第4 条胶条把硅胶管固定在针的旁侧, 耳廓或颈后, 防止其在针尾处摆动, 摩擦挤压针头, 致使针头刺破血管或发生渗漏, 同时可以避免因不小心碰带或被小孩抓住而把针头拽出。如果小孩哭闹、满头大汗, 把汗液擦干后在贴胶条以利于固定。
• 静脉血管和皮肤的同一穿刺部位可以经受几百次反复穿刺不渗漏。
1.选择血管。
婴儿头部静脉穿刺模型,头皮静脉主要有额正中静脉, 颞前静脉,外上静脉, 顶部静脉, 耳后静脉。选择充盈好, 粗且直, 弹性好, 而不宜滑动, 触之有沟状凹陷感且无波动的血管, 当只有细小的血管( 直径小于0.5mm) 时,可采用细小血管, 抬手后, 血管迅速充盈, 且界限清楚, 沟状凹陷明显, 这样的血管, 进针感觉好, 回血率高, 易于穿刺成功。
2.固定体位。
使患儿仰卧, 助手或家长协助固定小儿躯干、四肢、头部, 以避免患儿头部左右摇摆, 身体上下攒动。
3.皮肤准备。
剃净所选血管周围的毛发, 面积不小于5平方厘米。
4.选择良好的进针点。
选择易于固定, 针柄不要架空的进针点, 在血管最清晰处后移0.2~0.3 cm, 让针尖在血管最清晰处刺入血管, 同时要注意保护血管, 为下次穿刺做好准备。
5.进针手法。
用左手拇指、食指固定静脉两端, 绷紧皮肤, 但松紧要适宜( 过松时血管易随皮肤滑动; 过紧时易压瘪血管, 降低穿刺成功率) , 右手拇指、食指前后夹住针柄, 使针尖和皮肤成60度角, 迅速刺入皮肤, 近似平行地在皮下移行0.2~0.3 cm 后刺入血管。此进针手法适宜小儿, 缩短穿刺时间, 减少不适。进血管后, 当进针阻力减小, 有落空感, 同时有回血时, 再将针头平行推进少许, 利于固定。对细小血管的穿刺方法进行改进, 即进针见回血后停止进针。因血管和针梗粗细相当, 继续推进易把针尖从血管中推出, 刺破血管。如果阻力减小, 有落空感, 但不见回血时, 可以反折挤压头皮针管, 观察有无回血, 可以推进少许生理盐水, 如果局部无隆起, 周围组织不变白, 推之畅通无阻, 证明穿刺成功。
6.胶条固定。
第1条胶条横贴于针柄处, 避免松手后针柄转动方向而使针头滑落或刺破血管。第2 条胶条从针尾处向上交叉固定, 不使针柄架空。可先在针柄下垫适当大小的棉球, 在稳妥固定。第3 条胶条在针头前方加以固定, 同时将头皮针管以小弧形盘在一侧, 弧度要小, 以不打死折为宜, 弧度过大易使小儿手指套入把针抓脱。第4 条胶条把硅胶管固定在针的旁侧, 耳廓或颈后, 防止其在针尾处摆动, 摩擦挤压针头, 致使针头刺破血管或发生渗漏, 同时可以避免因不小心碰带或被小孩抓住而把针头拽出。如果小孩哭闹、满头大汗, 把汗液擦干后在贴胶条以利于固定。
分享到: